首页 > 材料供应 >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建筑资讯网 2024-04-26 20:25: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怎么来的?

战争不是喊口号的,是拼资源和国力的。二战轴心国被打败,除了输在道义上,还输资源上。

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欧洲战场德军起初气势汹汹,攻无不克;但是到了后期,坦克、飞机造不出来,造出来的还没有燃料,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

亚洲战场也是如此,日本的日子更惨。1941年春天,美日还没有交战,美国就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日本失去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才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企图从东南亚获取资源。

可是几场战役打下来,日本越来越被动,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被打垮,日本运输船没有战舰护航寸步难行,海上交通线完全瘫痪,基本上就失去了从国外获取资源的能力。

首先要说,日本在二战后期资源极度短缺,供不应求;要不然它就要拼命制造战舰,补充到舰队中去,而事实上二战后期因为没有钢材,日本的制造能力已经下降很大。

日本在1943年钢铁产量达到高峰,为765万吨。1944年下降到673万吨,到1945年跌到196万吨。这些钢铁54%来自中国东北,就是当时的满洲;24%来自朝鲜半岛,20%来自日本本土。

可是日本铁矿石资源贫乏,多半也是原来的储存。

朝鲜在甲午战争之后不久就沦为日本殖民地,向日本提供原料合乎情理。东北为什么要向入侵自己的国家提供原材料呢?

正是在张作霖控制东北的那段时间,日本关东军势力在东北得到空前发展。

在张作霖的大力推动下,日本在东北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日本开始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在资源上十分匮乏,这制约了日本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日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走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它企图通过侵略占领东亚大陆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日本不可避免的遭到了被侵略国家的抵抗。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展军工生产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资源的匮乏使得日本在原材料上不得不过多的依靠进口。

就拿日本的钢材生产来说,日本炼钢用的铁矿石里有88%需要依靠进口和从海外运进。这些进口的铁矿石中的90%从英属马来亚、海峡殖民地和中国大陆进口,其余部分则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运进。

而炼钢仅仅有铁矿石是不够的,铁矿石炼出的生铁还要继续炼制为钢材。当时日本炼钢主要是用平炉炼钢,这必须要在生铁里掺进 50—60%的碎钢进行冶炼。但是,日本的产业史很短,废钢缺乏,无法满足国内炼钢的需要。这些废钢也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废钢的70—80%是从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国美国进口的。

在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政府和人民呼吁美国不要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其中有一句话就是,日本每生产的六发子弹杀死中国人的子弹中,就有一发是美国帮助制造出来的。可是,美国资本家为了牟取高额的利润,根本不理会中国人的呼吁。

但是,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终于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全面抵抗。日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就是日本综合国力的变化。他们发现,日本的综合国力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是一直上升的。但是,在“七七事变”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就走上了下坡路。

日本的各项指标都在年年下降,这中间也包括钢材的产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还在1941 年 9 月发布了金属回收令。依照这个法令,日本政府在日本本土和日本占领区的搜刮铁器用于钢材生产,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在战略物资上也做了准备。它提前进口储备了大批的战略物资。美国1940年9月宣布对日物资禁运,而截至 1940 年 10 月,日本已经储备了大批的战略物资,其中的主要物资有废钢铁95 万吨、特种钢 1 万吨、铜 8 万吨和航空汽油 20 万千公升等等。有了这些储备物资,日本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在战争中,日本控制了大片的占领区。在这片占领区中,就有过去的铁矿石的进口矿区。但是,日本遇到了它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运输的问题。

在战争中,美国针对日本是个岛国的特点,发动了对日本的封锁战。美国的潜艇部队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日本的运输船团。而根本不重视反潜的日本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日本的大批舰船被美国潜艇击沉。这使得日本无法将占领区的原材料运回日本加工成成品。

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但是却相对“不缺少”钢铁。对应着日本的军工制造业,日本的钢铁产业相对其他资源过剩。

比如相比较石油、橡胶、其他金属(铜、铝等等)、粮食等等,钢铁对于日本军工制造业相对满足率要高很多,尤其是在1944年之前,乃至到1931年的时段。就算到了战争最后的时候,日本的钢铁产能也要远大于德、意两国,甚至比没再打仗的法国还高。

下表是日本二战时期的钢材产量表,我们发现日本的钢铁产量在战争中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的钢铁产量,在日占时期,朝鲜半岛的钢铁产能每年差不多有20万吨,朝鲜半岛盛产铁矿石;

二、日本本国的原有钢铁产能,当然这是大头,加工从中国和朝鲜等地运来的铁矿石;

三、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以鞍山为主的铁、煤、铁矿石生产,每年提供将近70万吨的钢材,比如本溪钢铁厂,大连钢铁厂,鞍山钢铁厂等等;

四、日本其他占领区的钢铁产能补充;

如果仅仅凭借表中的钢铁数量根本不能满足日本舰船、飞机、坦克、大炮、车辆、其他武器,以及装甲的需要,所以日本还有许多其他钢铁来源的补充,这个数字就非常庞大,从表中可以看出来美国的钢铁产能几乎顶上全世界,那么自然从美国获取钢铁就是最好的解释了。下面就是几个重要的钢铁补充获得手段,这些不需要生产:

二战时间,以德国、日本为核心的轴心国掀起一场波及世界的大战。虽说在战争的前期,日本一路高歌猛进,但在进入战争中后期,资源便成了令日本最头疼的事情。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岛国,领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根本没有足够资源支撑日本进行长时间作战。因此,日本在战时十分依赖海外资源,这也是为何日本为何会发了疯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重要原因。

也因此,惹毛了美国人,随即而来的是美国疯狂的报复行动。到了1945年初,在美国针对日本的封锁下,日本海上交通线基本瘫痪,80%的资源运输船只被美军击毁。日本本土所储存的钢铁仅剩26万吨,军备生产陷入萎靡状态,与1940年时685万余吨的年产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彼时,就算美国不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相信日本也已经撑不了多久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下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战时他的钢铁主要来源

在战争的前期,日本的钢铁来源主要是从美国进口钢铁和废铁。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得罪美国,所以美国愿意对日本出口钢铁。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切断了对日一切贸易,这是造成日本后期资源极度匮乏的重要原因。

除了进口外,占领区也成了日本钢铁原料的供应地。主要集中在“伪满洲国”与“朝鲜半岛”。在918事变之前,也就是日本占领东北前,半岛北部是日本钢铁原料除进口外的重要来源;在日军占领东北后,东北成为了日本军工生产主要基地和钢铁生产的重要支柱,包含半岛开采出来的许多铁矿石皆运至鞍山加工。

以1938年至1944年六年的数据来算,半岛产钢101万吨;而东北产钢430万吨,东北地区大约是半岛地区的4.2倍,加上东北地区丰富的矿藏与深厚工业基础与生产能力。这也是为何日本不惜发动日俄战争夺取东北的重要原因。当然了,这些远不足支撑日本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如武汉会战时期,日本依托这些钢材生产的武器满足率为——坦克27%、装甲车43%、弹药60%、飞机66%。

所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物资,其中进口最多的便是废钢铁与石油。日本将这些废弃的钢铁回炉重塑后,便可用来制作武器。不过到了1940年,日本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因为彼时的日本已经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了。所以开始减少对日本出口战略物资的数量。

不过这引起了日方极大的不满,因为日本本土加上半岛与东北所产的钢并不足支撑日本全面战争的需求,这无异于被美国掐住了脖子。日本哪里愿意啊,于是将珍珠港炸的一片狼藉,与美国彻底撕破脸。

再到后来,便有了日本胁迫“伪满”足“汪伪”发动“献铁行动”,将老百姓家里的铁器甚至下水道的井盖都给偷走、抢走。当然,这依旧是杯水车薪。

加上此时的日本已经和美国撕破脸,海路运输完全被切断,日本本土的钢铁产业完全陷入停工状态,唯一能依托的仅剩东北与半岛地区,到日本投降之时,钢铁储量已经基本为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导致材料供应问题的因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